当你在某借贷平台看见「第三方担保费」时,先别急着签字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六百八十二条,担保合同属于从合同,法律允许收取合理服务费用。但注意看收费比例——超过借款金额5%的收费可能涉及违法。
上周杭州钱塘法院刚判了起典型案件:借款人张先生被收取12%担保费,最终法院判决退还多收的7%。这给我们敲响警钟:担保费必须有明确合同约定,且实际担保关系真实存在。
重要提示:
2023年上海金融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,81%担保费纠纷案存在可退情形。重点看这三种情形:
如果贷款合同中写着「借款必须购买担保」,这就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九条,可要求全额退还。
已有抵押物的情况下仍收取担保费,构成重复担保,这种情况可主张双倍返还。
实际借款金额与合同金额不符的,以银行流水为准,多收费用必须退还。
优先选择: ① 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投诉(3个工作日内受理) ② 国家反诈中心APP金融举报模块 ③ 地方金融管理局信访窗口
准备好这些材料去法院立案:
温馨提醒:诉讼费按退还金额的2.5%收取,5万元以内适用小额诉讼程序(45天内结案)。
某上市担保公司前风控主管透露:
他们系统设置了「自动扣费白名单」,超过20次的投诉用户会自动退费。建议每3天致电客服一次,连续10次基本能触发退费机制。
遇到担保公司注销的情况别慌,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二》第二十条规定,即便公司注销,原股东仍需在清算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。
近期出现「信用担保转化」新骗局:
遇到此类情况立即拨打12378银保监投诉热线,记住要说出「涉嫌变相收取担保费」的关键词。
记住这个公式: 合法担保费=实际放款金额×担保费率(不超过5%)×借款期限(年)
当你的担保费计算超出这个范围时,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。与其被动接受,不如主动出击——金融消费者的每一分钱都该花得明明白白。